近日,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广东调研组来到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,跟种粮大户一起畅聊种田那些事。
岑业德是阳东县合山镇东刘村的种粮大户,50多岁的他和妻子经营着一个占地92亩的家庭农场,其中10亩地为自己的承包地,其余都是流转村里其他农户的土地。去年,老岑拿出了80亩地种水稻,12亩地种植番薯和花生。说到收入,老岑对调研组丝毫不保留:每一年农场的毛收入有18.6万元,加上粮食直补等补贴资金7000多元,扣除11万元的种植成本和家庭开支,老岑一家每年能攒下几万元的存款。
在阳东县,调研组走访的合山、新洲、塘坪三个乡镇中,像老岑这样的种粮大户还有几家,他们大多承包了八九十亩的土地种植水稻,年均纯收入数万元。事实上调研组在多个村镇的调研中发现,在当地,适度规模经营的农场已经出现雏形,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已经具备。
虽然农场经营有序,种粮收入稳定,然而“老岑们”的心头,却仍旧有几件大事想跟调研组倾诉。第一件事就是农田基本设施落后降低了种植效率。阳东县地处丘陵地带,地块高低不平,也不集中连片,让农机作业成了难事,农户即使有钱购买农机,有时候也派不上用场。除了地块分散,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落后也是阻碍农业生产的大问题,部分水渠年久失修,周边的田地都成了“望天田”。
种粮大户们担忧的另外一件事,则更关乎生存:种粮效益低,种粮补贴少,规模化水稻种植何以为继?老岑给调研组算了一笔账,每亩水田成本大约600元,而国家给种粮户各种补贴共96元/亩,包括粮食直补7元,良种补贴15元,农资综合补贴74元。“国家给予农业补贴是实在的惠农政策,但数量有限。”据老岑反映,这些年水稻良种、化肥、用工等涨价太快。
提高种粮效益,调动农户的种粮积极性,成为当地家庭农场发展壮大起来的关键因素。面对这个问题,调研组认为,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,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鼓励:在土地方面需要因地制宜,加快土地流转,将散户土地集中连片发包给种粮大户。在种粮效率方面,则需整合各方面资金,加强农田基本建设,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,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倾斜,同时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技术支持,提高单位面积产量。(农民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