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年初,国务院下发了《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》,明确指出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,提出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%,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,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目标。这一目标该如何实现?国内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?
近日,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“农业循环经济现场观摩活动”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召开,来自农业部、黑龙江农垦总局和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代表,对黑龙江农垦北安管理局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进行观摩和学习交流,总结了北安秸秆能源转化、有机种养两大模式,分别解决了玉米秸秆、禽畜粪便两种主要农业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,收到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、提高农业产值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多重效果。
秸秆是曾经被忽略的“宝”
9月末的北安,肥沃的黑土地上处处弥漫着果实的香气。玉米和大豆已经成熟,等待收割。每年秋收过后,大量的秸秆如何处理成为农场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难题。在尾山农场,利用秸秆固体燃料供暖、供气和粮食烘干的工程已经完成,尾山小城镇的310户居民用上了秸秆能源的气暖,每年能消耗43万亩地产生的26万吨秸秆。
“东北地区大量的农田废秸秆被焚烧或废弃,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环境。”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能源办主任周健龙说,“在尾山循环农业示范区,把农田废秸秆回收储运,再通过秸秆固化工程生产秸秆固体燃料,分别供应给生物质锅炉房供暖工程、秸秆燃气供气工程和粮食烘干工程,在新建居民生活小区实现秸秆燃料集中供热,家家通上安全、可靠的秸秆燃气。粮食烘干工程以秸秆固体燃料为原料为粮食烘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,增加了玉米产业的附加值。三个工程的最终产物秸秆灰还是生产有机肥的主要原料之一。”
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王久臣介绍,2011年我国可收集的秸秆资源量达7亿多吨,其中三分之一仍被焚烧或放弃。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,2吨秸秆相当于1吨标准煤,秸秆还是很好的清洁能源,平均含硫量不到千分之四,远低于煤百分之一的平均含硫量。“尾山的秸秆清洁能源是很好的推广模式,对全国农垦系统的小城镇有借鉴意义。”
除了用作燃料,秸秆还可用作饲料养禽畜、作基料种蘑菇。在赵光农场的食用菌种植基地,管理人员徐树学正在打理木耳和鲜蘑,他告诉记者,基地生产的菌类用的是玉米和大豆的秸秆作基料,今年40万袋蘑菇消耗了440吨秸秆,秸秆栽培食用菌后,废渣回田下地,是良好的有机肥,减少了生产成本,还实现了清洁无污染。
种养结合的有机循环
农垦北安管理局拥有垦区第二大畜牧养殖规模,同时拥有全国最大、认证面积39.4万亩的有机种植基地,具有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便利条件。种养结合,不仅能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,还能使整个生产过程变成清洁生产,产出的有机农产品附加值更高。
在尾山的蚯蚓养殖场,工作人员正在为蚯蚓越冬做准备。负责人武金革说,牛粪和鸡粪被蚯蚓吃光的时候,牛粪已经转化为被称为“有机肥之王”的蚯蚓粪了,它能提高土壤通透性、保水性、保肥力,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增加;养成的蚯蚓经处理后,直接送到旁边的蛋鸡养殖场,喂食蚯蚓的鸡蛋比一般鸡蛋营养价值更高,收益也更好。
目前,尾山农场以牛粪和秸秆为基础的有机种养环初步形成:牛粪养蚯蚓,蚯蚓养蛋鸡,蚯蚓粪还田,秸秆饲料养牛。环环相接,物尽其用。
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利群说:“用蚯蚓处理牛粪是种成本低、实用性很强的循环经济模式,蚯蚓价格不高,一般农户可以接受,繁殖的蚯蚓可以卖掉,也可以养蛋鸡,延长产业链,增加农民收入。这一模式应该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给养殖户和养殖场,提高牛粪利用率。”
农业增值的新亮点
“开辟农业新的增值空间,需要发展循环经济。”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说,“农业废弃物产于农村,使之用于农村,形成种植业、养殖业与加工业之间的循环利用产业,已成为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,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。”
“尾山农场以前没有蚯蚓养殖,大量鸡粪牛粪直接丢弃,很可惜,引进蚯蚓养殖后,不仅消耗了牛粪,还能生产优质鸡蛋——蚯蚓蛋,今年预计产出130万枚蚯蚓蛋,创造出140万元的经济效益。”武金革对这一循环模式给农场经济带来的新活力感到兴奋。
在赵光农场的绿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,用废弃秸秆作基料种蘑菇的模式已经成熟,合作社生产的菌类今年创造产值210万元,不仅扶持农场职工就业,80多户合作社成员也都尝到了循环农业的甜头。北安管理局局长刘新华介绍,北安食用菌规模达到每年764万袋,可以转化700公顷的秸秆,节省7000吨原煤。
受益的还有用上秸秆燃料供气、供暖的居民们。“与液化气相比,秸秆燃气每月可节省15块钱,小区集中供气,还解决了居民长期以来肩扛气罐上楼的痛苦。秸秆供暖每平米的采暖费用也比原煤低5块钱,今年冬天,尾山的居民就能享受到生物质锅炉房供暖了。”周健龙说。
王久臣表示,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大有可为,各地有许多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成功模式,应加以总结推广,同时在科技、政策、资金等方面应给予进一步扶持。
农民日报